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梦中的欢爱场景完整版未删减 另有一件或许并不算小的小事值得一提。关于骨笛的命名,学界一直有不同声音,主要来自于刘正国的坚持。笛在文献中出现较晚,《诗经》《左传》等先秦古籍有关音乐的记载中,涉及“笙、箫、龠、管、篪”等众多古代管乐器,却并没有笛。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说,“笛生乎大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曾就贾湖骨笛的定名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一个祖先有很多后代,不应以其中一种后裔之名给祖先定名。贾湖骨管是中国管乐器的祖制,不应该用晚出现的名称为早出现的乐器定名。但他提出不必苛求某一种后代的名字,就以当下最自然、最简单的命名,称“笛”即可。就此中止了当时对贾湖乐器定名的讨论。但刘正国认为,以笛来命名,显然同样难逃“以后裔之名为祖先定名”之嫌。。
中新网成都8月6日电 (记者 刘忠俊)8月5日21时22分,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攀升至7418.6万千瓦,这是2025年入夏以来第四次刷新纪录,较2024年最高负荷6929万千瓦增长约7%。目前,四川电网运行安全平稳,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据了解,连日来的持续高温晴热天气,让空调降温负荷超过3000万千瓦,成为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的主要原因。2025年入夏后,用电负荷持续攀升。7月16日,突破历史极值达7224万千瓦;7月17日升至7311.7万千瓦;8月4日21时21分达到7356万千瓦;8月5日21时22分再达7418.6万千瓦新峰值。
6月以来,四川盆地高温天气接连打破纪录,7月底至8月初迎来本轮高温“最强阶段”,高温范围和强度均创近期新高。面对高温高负荷挑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坚持“存住水、发好电、保住网、错好峰”,发挥电力保供专班作用,统筹省内电源、电力外购、错峰负荷、市场调节等方面,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为应对挑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前建成投运23项迎峰度夏及成都世运会保供重点工程,夯实电网基础。目前,四川电网全网总装机1.5亿千瓦,水电、新能源、火电等各类电源应发尽发,省外购电能购尽购。同时,四川建立900万千瓦规模的需求侧响应资源池,吸引超4000户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各类新型主体参与用电负荷精准调节,已建成虚拟电厂30座、储能项目295个,可调能力超100万千瓦,有效支撑度夏电力保供。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持续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加大对重要输配电通道和设备的特巡维护力度。近8000人的抢修队伍、200余辆中低压发电车24小时待命,确保运维无盲区、抢修不过夜,全力以赴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完)
【编辑:李岩】